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治疗用药 > 正文

辅助用药

类别:治疗用药 日期:2020-8-30 12:22:52 人气: 来源:

  测试你前世死因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详情

  辅助用药(Adjuvant drugs)定义为: 指有助于增加主要治疗药物的作用或通过影响主要治疗药物的吸收、作用机制、代谢以增加其疗效的药物; 或在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有助于疾病或功能紊乱的预防和治疗的药物。

  辅助用药按临床应用习惯一般包括营养支持药、预防并发症、调理类中成药等,临床主要用于麻醉、肿瘤、手术、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感染性疾病等的辅助治疗。可以分为以下类别。

  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物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类及微量元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 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 。因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和临床适应证较明确,治疗方案有严格 ,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故糖皮质激素辅助用药讨论范畴。微量元素是酶、激素和某些维生素的组成成分,也是生化反应反应速率的调节物,包括锌、铜、铁、硒、铬、钼、锰等。微量元素是机体必需的无机微量营养素,膳食中人体需要量很少,但它们对于健康与疾病状况都非常重要。明确限定的缺失综合征存在于铜、碘、铁、硒、锌元素中; 尽管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是可能的,但是因为它们在膳食中广泛存在,故其缺失综合征尚未被明确。微量元素制剂可用于临床补给微量元素缺乏症及补充特殊需要,也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用药。但不应把微量元素视为营养品而不加地使用。

  维生素是机体需要少量以用以多种新陈代谢过程的有机物质。维生素缺乏可以是因为不恰当的饮食所引起,也可能是由于机体需求量增加( 如妊娠期) ,或者可能由疾病或药物诱发。维生素可以被在临床上用于预防或治疗特定的维生素缺乏状态,但应按人体的需要量进行补充。如饮食合理,又无特殊需要时,把维生素当补品服用,则有时反而有害。作为药物补充来说,充足的膳食维生素的摄入对于良好的健康状况是必备的,但是对于维生素药物补充在任何可确证的缺乏症发生时是否有效,或者甚至是否值当,依然有争议,因此将该类药物列为辅助用药。

  电解质可用于纠正体液和电解质的体内平衡,以及酸-碱平衡,并可重新建立某些离子的渗透压平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是人体细胞进行代谢所必需的条件,也是维持人体生命和各种脏器生理功能所必要的条件。因疾病、创伤、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及不恰当的治疗而使平衡失调时,如果机体缺乏能力进行调节或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将会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此时需予纠正。

  肠内、外营养类药物主要用于临床对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一般用于严重营养不足和严重创伤及长期不能较好的患者。临床上所应用的营养不足的定义为: 一种由于饮食改变而导致的亚细胞、细胞和器官功能改变的状态,这种状态导致人体发病及病死的增加,而这种状态也能够通过充足的营养支持而逆转。有7 d 以上严重不足或体重下降大于患病前体质量10%的住院患者可认为是营养缺乏或存在发展为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必须考虑给这些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但目前临床普遍存在应用肠内、肠外营养类药物时并未遵循以上治疗原则,也未对患者进行评估来决定是否需要特殊营养支持,就应用该类药物,如在入院后或手术治疗起始时就应用该类药物。尽管肠内、肠外营养对于多种疾病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但不恰当的应用或过度使用,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等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应规范使用,加强对该类药物的管理。

  神经营养药是指一系列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的蛋白质,早期的神经营养剂是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药物在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中常用于治疗脑缺血、脑损伤、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常用的神经营养药包括钙通道拮抗药、基清除药、GABA 受体激动药、细胞膜稳定药、神经营养因子、脑蛋白水解物、神经节苷脂等。应用神经营养药进行神经的目的是干预半暗带发生的病理生化级联反应,防止或延迟细胞死亡。

  基清除药是指能与体内基结合并使之清除,从而机体免受基带来的的氧化损伤的一类物质的总称。基清除药种类繁多,一般可分为酶类清除药和非酶类清除药。酶类清除药一般为抗氧化酶,主要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 等; 非酶类基清除药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还原性谷胱甘肽( GSH) 、硫辛酸、依达拉奉等[12]。基在机体内广泛存在,其损伤机体机制复杂,导致疾病多样。随着对基清除药的研究进展,基清除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脑血管疾病中应用较为突出。

  免疫辅助用药是指能增大,刺激,激活,增强或调节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的免疫应答的水平的化学物质。免疫调节药,亦称免疫增强药或免疫激活药,是一类具有提高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增加单核细胞系统功能,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免疫增强药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了解,种类较多,按其作用的先决条件可分为三类: 免疫替代药、免疫恢复药和免疫佐剂。主要适应证包括免疫缺陷病、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和自身免疫病。近年来,大量免疫调节药迅速发展,且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中,对肿瘤具有一定缓解作用,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相应的由于该类药物价格普遍偏贵及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存在部分给药不合理现象,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治疗风险及经济负担。因此,有必要对该类药物加强监管,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

  活血化瘀药以通利血脉、改善血行、消散淤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淤血病症。该类药物多为中药注射剂、中成药和方剂,具有的共同特点为: 药物成分复杂,相关药理作用不明确,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不明确且不可预测。另一方面,该类药物主要用于血瘀证的治疗,血瘀证是一个表现于多系统、分布的中医临床证型,不同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相差很大,因而在其治疗上也难以统一,各有特色。因此有必要加强活血化瘀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药物应用水平,临床用药安全。

  常用的治疗肝病的药物可分为9 类: 抗病毒药、肝细胞辅助药物、免疫调节药、植物药和中药的有效成分、治疗胆汁淤积的药物、防治肝性脑病药物、解毒药、抗纤维化药及治疗和预防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出血的药物。肝病中辅助用药主要具有降酶,促进解毒,促进能量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降黄疸,肝细胞膜,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以及抗纤维化等功效,这些用途可降低肝病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调节免疫系统,改善质量等。由于肝胆系统疾病的防治比较复杂,目前尚无针对病因治疗的有效药物,常用于肝胆疾病的各类药物可作为一些辅助治疗应用,其作用机制和确切疗效均有待进一步确定。合理使用这些药物以取得予肝病患者更适用的治疗药物和效果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福建省恶性肿瘤辅助治疗临床用药指导原则( 试行) 》中定义恶性肿瘤辅助治疗药物为: 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放射﹑化疗等治疗过程中预防﹑治疗相关毒副反应以及为提高相关耐受性或具有抗肿瘤作用而使用的非细胞毒药物,包括中成药﹑免疫反应调节要等。由于抗肿瘤辅助用药可减少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耐受性,提高患者的质量,促进临床化疗方案的顺利进行,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但是,目前缺乏抗肿瘤辅助用药的应用标准和规范,在临床治疗中无客观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多以经验用药为主,这样易导致治疗成本增加,而患者又并非真正获益。

  目前辅助用药范围的界定还不是很明确,以上对辅助用药的界定和分类方法也并非是绝对的。因此,辅助用药范围的界定及分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加以明确,统一规范,以期实现对临床用药进行个性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

  辅助用药目录早有地方先例,药占比考核曾有重击,但收效各异。2018年1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尽快建立全国辅助用药目录。多年来,辅助用药已经成为过度用药和利益输送的重灾区。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仅为喜欢苏州爱苏州而成立的一个小型网络资讯网站,非官方,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